建国后,毛主席接见清朝禁卫军司令,风趣地说:长得不像是大将军
你的位置:单双大小打法技巧 > 新闻动态 > 建国后,毛主席接见清朝禁卫军司令,风趣地说:长得不像是大将军
建国后,毛主席接见清朝禁卫军司令,风趣地说:长得不像是大将军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5:11    点击次数:186

1955年,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在北京顺利举行,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人大的第二次全体会议。会议在北京召开,标志着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进程。这次会议为后续的立法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。

会议中场休息那会儿,周总理带着个生面孔走到毛主席跟前,指着那人说:"主席,给您介绍下,这位是清朝那会儿的禁卫军头头——载涛先生。"

毛主席瞅了瞅他,冷不丁来了句俏皮话,说他这模样哪像什么大将军,分明就是个读书人的样子。

不得不说,毛主席确实有着超乎常人的洞察力。

载涛这个禁卫军司令当得挺有意思,从头到尾就没带兵打过一次仗。你说奇怪不奇怪?这到底是咋回事呢?

【不一样的清朝“将军”】

载涛的本名是爱新觉罗·载涛,标准的皇室血脉。他跟光绪帝是同父异母的兄弟,又是溥仪的七叔,那个年代绝对是响当当的贵族身份。这么算起来,他在清朝皇室里可是个重量级人物,身份地位都不一般。

那时候皇族里的年轻人其实挺多的,不过像载涛这样最后能安安稳稳过完一生的可真不多见。大多数人都没能有这么好的结局,载涛算是少数几个幸运儿之一了。

说白了,这哥们儿厉害就厉害在总能抓住重点,每次到了节骨眼上,他都知道该往哪走。你看他这一路走来,但凡遇到重要决策,从来就没掉过链子,总是能挑对方向。

打小载涛就跟别人不太一样,他这人吧,对权力啊地位啊压根没兴趣,更别提什么争名夺利了。别人挤破头想往上爬,他倒好,对这些事儿看都不看一眼,活得特别自在。

慈禧那会儿才三岁大,就给他封了个镇国将军的官儿。说白了,就是想自己一个人掌权,啥也不懂的小屁孩,就这么被推上了位。这操作,摆明了就是慈禧要当老大的节奏,连个理由都懒得找。

随着年纪增长,他逐渐意识到这个职位就是个空架子,根本没啥实权。因此,他从来都没掺和过军队的那些事务,一直保持着距离。说白了,这位置就是个摆设,他也心知肚明,所以压根没想过要去管军队的事儿。

这人最爱的就是“玩”,特别是骑马这事儿。他以前在法国的骑兵学校留过学,等回国了,又接着研究怎么养马。

他养马的本事可真不一般,经他手调教的马个个都长得壮实得很,跑起来那叫一个快。不管什么马到了他那儿,准能养得油光水滑,跑起来跟飞似的。在《养马经》里提到的那些养马方法,他都能用得特别到位,让马儿既健康又有劲儿。

他本来打算把养马当成头等大事,想着就这么安安稳稳地过日子。可偏偏是个爱玩的主儿,满脑子都是怎么找乐子。对他来说,平平淡淡过一辈子才是正经事,养马就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。

他这身份不一般,注定没法在这场乱局里光看热闹。时局这么动荡,他不可能就站在旁边当个看客。

溥仪登基后,摄政王载沣为了稳定朝廷局势,赶紧把在外头游玩的几个弟弟叫了回来。他还特意把军权都交到这些弟弟手上,让他们帮忙掌控局面。

载涛直接当上了禁卫军的老大,负责守护皇城这块地盘。这个任命说白了就是让他带着人马,确保皇城这块地儿不出乱子。说白了,他就是皇城的安保主管,专门管着这块地方的安全问题。这么安排下来,皇城的安全就交到他手里了,责任可不小。

这么一来,整个爱新觉罗家族的生杀大权都落在他手里了,他哪还敢有半点马虎。以前可能还能偷个懒,现在可不一样了,这事关重大,他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应对。

他跑遍了日本、美国、英国、法国等八个国家,目的就是为了学习怎么把军队训练得更好。这一圈考察下来,他对各国的军事训练方法都有了深入了解。

他还没来得及把队伍训练好,辛亥革命就突然爆发了。这场革命直接把清朝给推翻了,结果溥仪被迫第一次退下了皇帝的宝座。

那会儿载涛确实琢磨过要"恢复大清",可民国政府盯得特别紧,他们的打算最后也就泡汤了。说白了,就是在人家眼皮子底下,他们想干点啥都干不成,整个计划彻底黄了。

和其他清朝遗老比起来,载涛就没那么放不下了。他打心底里就想图个清净,压根儿不想掺和那些乱七八糟的事,安安稳稳当个逍遥王爷就知足了。

虽说日子过得清闲自在,可"王爷"这个头衔再也找不回来了。现在的他,虽然不用操心那些繁琐的政务,但也失去了往日的尊贵身份。生活节奏慢下来了,可再也没人称呼他为王爷了。从前的显赫地位,如今已经成了过眼云烟,剩下的只有悠闲的时光和平淡的日子。

载涛这个人向来不搞小圈子,清朝倒台之后,他也没搭理日本人的拉拢,结果日子过得特别艰难,连个靠山都没有。

谁都没料到,这位从小锦衣玉食的“王爷”,最后竟然会靠收废品为生。真是让人大跌眼镜,完全想不到他会走到这步田地。从高高在上的贵族,到街头巷尾的收破烂,这变化也太大了点。大家原本都觉得他这辈子肯定衣食无忧,谁知道现实这么打脸。只能说世事难料,谁也说不准未来会发生什么。

【穷困潦倒的“王爷”】

1924年那会儿,清室优待条件一取消,载涛这一大家子三十口人立马就没钱过日子了。原本还能靠那点优待条件过日子,这下可好,经济来源说断就断了,一家老小顿时陷入了困境。

载涛这个当家的,可没少为全家的生计操心。一家老小的吃喝拉撒,都得靠他来张罗。养家糊口这事儿,真不是件轻松的活儿,可他还得硬着头皮扛下来。

他啥本事都没有,只好把《涛贝勒府》给卖了,换了个偏僻巷子里的小院子。卖房剩下的钱,他就拿来过日子了。

才过了短短几年,这笔钱就全花光了。载涛实在没别的招儿,只能把家里空着的几间房租出去,一家老小就靠着这点房租过日子。

老这么耗着不是个事,他琢磨来琢磨去,最后想了个招儿:干脆去摆摊做买卖,把家里那些破旧玩意儿都拿出来卖掉。

这位皇族后裔可不一般,家里的东西随便拿出一样都贵得吓人。就因为他这身份,刚把摊子支起来,立马就吸引了一大帮人过来看热闹。别说卖什么了,光是那摊子上摆的东西,就够让人开眼界的了。

刚开始谁都没认出他来,都以为他是哪个大官家倒腾出来的物件,正准备找人接手卖呢。

这事儿说来也挺逗,就因为他一时疏忽,干了件再普通不过的小事,结果一下子就把自己的底细给抖搂出来了。

没想到他因为对瓷器一窍不通,愣是把一个价值不菲的花瓶当成了普通货色,结果就这么稀里糊涂地给卖了。

载涛的生意突然火了起来,那位顾客乐得合不拢嘴,打那以后天天都来他这儿买东西。这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,很快就在街坊邻居间传开了,来光顾他摊位的人络绎不绝,一天比一天多。

时间一长,有人就认出这家伙原来是清朝的王爷。周围的人都惊掉了下巴,谁也没想到,曾经那么威风的王爷,现在居然混成这副德性。

可那会儿新中国早就成立了,大伙儿一琢磨,现在都是平起平坐的,也就觉得这事儿没啥好大惊小怪的了。

【重获新生】

《街道派出所》的所长亲自上门来找他。一开始就夸他,说从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,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,这么多年在政治上都特别清白,没出过任何问题。

夸完他之后,对方才说到正事儿。这人平时在街坊邻居里说话挺管用,所以街道办想请他出来帮忙干点活。他们觉得他挺有号召力,希望他能参与街道上的工作。

载涛心里老琢磨着,自己这身份特殊,会不会让老百姓看他不顺眼。结果发现我党这么力挺他,可把他感动坏了,心里别提多感激了。

打那以后,他成天在街坊邻里转悠,一会儿帮老百姓打扫卫生,一会儿跟着警察查户口。到了抗美援朝那会儿,更是每家每户地跑,动员大伙儿捐衣服、捐粮食。

时间一长,大家跟他混熟了,就不再喊他“七爷”或者“贝勒爷”,直接改口叫“老载”了。

载涛觉得这事儿挺有意思,心里美滋滋的,仿佛自己已经跟老百姓打成一片了。这种体验对他来说既新奇又充实,让他感觉真的融入了普通人的生活。

1950年那会儿,李济深这位老战友特意跑来找他叙旧,哥俩一聊就聊到了大半夜。两人从傍晚一直谈到天亮,聊得特别投机,话题一个接一个根本停不下来。这次见面让双方都特别开心,感觉像是回到了年轻时候一起奋斗的日子。

那人一回去就立马向上头汇报了他的情况,说这人有本事,应该让他出来干点事,给国家出把力。中央领导听了也觉得是这么回事,就决定给他个机会,让他为国家做点贡献。

听说这件事后,毛主席也忍不住感慨了一番。要知道,在抗日战争那会儿,溥仪和日本人可没少打他的主意,他们三番五次地拿大把钞票当诱饵,就想让他“重出江湖”。

他骨子里的那份民族气节一直坚挺着。他明说了,就算去捡破烂儿,也绝不会跟那帮人搅和在一起。

毛主席对这类清朝遗老特别有好感,就因为他们那股子硬气劲儿。《毛主席》在评价这些人的时候,总是会竖起大拇指。这些老臣子虽然来自旧时代,但那种宁折不弯的精神,让主席打心眼里佩服。说实在的,在那个年代,能保持这种气节的人确实不多见。主席就喜欢这种有原则、有骨气的人,哪怕他们曾经是清朝的官员。

听说他在养马和驯马方面有经验,主席直接把他安排到解放军炮兵司令部马政局当顾问,还给了行政十三级的待遇。

一听到主席任命的消息,载涛激动得不得了。他眼泪哗哗地往下掉,嘴里念叨着,新中国成立了,他自己也获得了新生。

他一直在岗位上勤勤恳恳地干着,给国家养出了上万匹优质战马。这些马最后都运到了朝鲜战场,帮咱们争取到了关键的时间,为打赢那场仗出了大力。

那会儿都到1955年了,在第一次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,他才终于有机会见到毛主席。这事儿就发生在那个会议上,他俩才算正式碰上面了。之前虽然都在北京,但一直没机会见着,这次可算是见着了。说起来也挺有意思,这么大的人物,见个面还得等到这么重要的场合才行。不过话说回来,在那个年代,这种见面机会确实挺难得的。

听说要见主席,他刚开始心里直打鼓。可等到实际聊上了,他才发现主席压根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,特别平易近人。

周总理带他去见主席时,主席一见面就开起了玩笑,说他哪有大将军的样子,倒像个文绉绉的书生。

这话刚说完,整个房间就充满了笑声。主席那副和蔼可亲的模样,让载涛紧绷的神经渐渐松弛下来。

主席后来还特意交代他,抽空去瞧瞧溥仪,帮着做做思想工作。这事儿不能急,得慢慢来,关键是要让溥仪真心实意地接受改造。主席说得很实在,就是希望他能多费点心,帮着溥仪走上正路。

一开始载涛是拒绝的。溥仪现在可是战犯身份,以前还干过不少糊涂事,载涛心里早就对他憋着一肚子火。

毛主席当时讲得很明白,咱们要对付的是剥削阶级这个整体,不是针对某个具体的人。就拿溥仪来说,他其实也是被那个时代的大环境给裹挟了,咱们得理解他的处境。

听完这话,载涛没再多说什么。没过多久,他就把主席交代的事放在心上,专程去看了溥仪一趟。

刚一碰面,两人就控制不住地掉眼泪。载涛特意跟他交代,这次能够重逢,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关心照顾。要不是党想着他们,哪有机会再见面啊。

他接着叮嘱对方,得好好用功,快点把自己变成一个全新的人。溥仪听了,一个劲儿地点头表示明白。

载涛后来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为人民服务的工作里,他切切实实地当起了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办事的公务员。从那时起,他就一直坚持在第一线,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公仆的真正含义。

【2】溥仕谈他的父亲号称“涛贝勒”的载涛,满族文化网,2020年3月10日。



上一篇:站到源头解“线头”
下一篇:上游新闻·每日一图【5月2日】